【编者按】2024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协办的“第十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应对全球金融治理新挑战:布雷顿森林会议80周年反思”。会议特邀东京大学名誉经济学教授、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前院长Masahiro Kawai(河合正弘)教授发表了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Masahiro Kawai教授发表演讲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主要由美国主导,并得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相关机构的支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秩序逐渐变得脆弱,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未能持续发挥全球经济领导作用。特朗普首次当选时便显示出这一变化的趋势,他反对全球化、反对多边主义,且主张“美国优先”政策。这一立场使得全球经济秩序面临较大挑战,尤其是特朗普再次当选后,这一问题在未来四到五年仍将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议题。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战略性撤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特别是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积极寻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取更多话语权。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重建一个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多边国际经济秩序,并推动更多国际合作。
要建立一个开放且基于规则的自由多边经济体制,需要得到少数领导国家的支持,例如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性组织的参与。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应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G20峰会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履行了各自的职能。然而,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美国未能充分发挥其超级大国的作用,欧盟和中国等大国亦未能弥补美国大国地位的缺失。
因此,要恢复一个开放、基于规则的自由多边经济秩序,既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如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需强化区域经济治理。
二、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与多边合作的需求
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发生了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而“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全球南方国家希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G20峰会的建立就是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全球事务话语权的体现。与此同时,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则展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和投资安排方面的分歧。
此外,全球南方国家还希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宏观经济合作、金融发展、贸易自由化、气候变化等领域存在诸多分歧,这对全球经济治理构成挑战。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维护开放且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机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IMF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各国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并进行特别提款权(SDR)的分配。但全球金融安全网络仍不完善,国家债务危机解决机制缺乏有效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世界银行也面临多重挑战,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曾提出退出气候变化协议,而世行也面临着疫情危机、俄乌战争、食品安全、通货膨胀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考验。世贸组织也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方面的争议。
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建议
针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络建设,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重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IMF和世界银行应加强合作,收集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债务数据,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在债务问题上的角色。中国加入巴黎俱乐部对于应对潜在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共识,进一步改革IMF和世界银行,使其能够更好地代表全球普惠利益,并确保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针对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各成员国应积极讨论如何恢复其职能,推动更多的多边协议,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此外,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领域,可以借鉴亚洲已有的机制,如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和ASEAN+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建议东盟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共同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整合现有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稳定与发展。此外,亚行和亚投行等地区性金融组织应加强合作,支持区域内的共同项目。作为全球大国,中国也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推动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不仅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力量,还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树立更加重要的领导地位。区域性合作、国际组织改革以及多边主义的推进,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编辑:周鹤罡
初审:陶坤玉
审核: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