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优化与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暨国社科重点项目‘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和路径’中期成果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22

2023 6 3 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优化与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暨国社科重点项目‘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和路径’中期成果交流会”在我校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 604 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取了闭门会议的形式。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银证券、万向集团、中金公司、城银清算、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课题组成员和点评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策略”负责人张礼卿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辉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的研究在当前复杂国际格局与国内经济环境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张礼卿教授领衔开展的这项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希望通过本次汇报与交流,将相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贡献力量。
在开幕致辞中,张礼卿教授对本课题的立项和前期研究进行了回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三点观察和思考。
第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全部跨境收付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渠道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渠道;在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明显上升;人民币的国际计价功能已经开始出现;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体系中的比重有所提升;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和流动性安排,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也在逐渐提升。 2009 年以来的相关经验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波动中向前发展的。如何巩固并提升现有的各项进展,需要认真研究。应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客观规律,包括决定因素。
第二,新冠疫情和美联储无限量宽政策曾一度导致人民币显著升值、 RCEP 正式启动将显著增大区内贸易投资合作机会、央行数字货币兴起、俄乌冲突引发 去美元化 现象增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不过,这些机遇是否能真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推动,其实并不确定。过去 20 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但人民币的占比仅上升了大约 2.7 个百分点。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其他非传统储备货币的竞争。
第三,高层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调从“稳慎推进”变为“有序推进”,显示“推进”正在变得更为积极。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选择过程,所谓“推进”主要是创造一切必要的市场化条件,激发国内外的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清算和保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意愿。政府的任务主要是进行间接推动,即在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汇率制度配合下,加快和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提供透明和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和友善的营商环境等。当然,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双边和多边货币安排、在双边协议基础上推动人民币结算等努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总体而言,在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的引导下,激发境外机构和个人对人民币的使用和保有意愿将会更有意义,也是更为持久的努力。
根据议程,十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先后对中期成果进行了报告,并与点评人和其他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周诚君所长在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特征应该是人民币存款以及人民币金融资产在境外的流动,因此,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非常重要。人民币国际化要求进一步减少跨境资金流动的限制,扩大金融开放,同时,加强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与技术的升级改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张明副所长进行了点评,认为当前应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保持货币独立性,短期内保证资本管制的效率以及促进而人民币国家化下的三元背景。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五通”内容为优化路径,加强“一带一路”与“双循环”统筹推进,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空间布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丁志杰主任进行了点评,认为尽管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和平台,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仍需要国际合作的加强、国内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韩立岩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场内交易空缺、境内外衍生品市场割裂引致套利两大痛点问题。他建议,加快推出人民币美元期货及其系列产品,扩大避险币种,重视在岸场内市场建设,加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姜富伟教授进行了点评,指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该在稳健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框架下进行,避免激进和过度风险的行为。
万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跨境支付前沿的最新动态,重点阐述了 G20 在改进跨境支付工作安排方面的最新动向。他指出,目前在政治、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跨境支付领域正进入创新活跃期,并与各国境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相结合,对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缪延亮先生比较了代理行模式、 SWIFT 报文模式与 CBDC 模式的区别,并分析了不同情境下,支付清算模式的选择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小芬教授的报告利用省级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进行了点评,对进出口数据的差异、普惠金融的指标选择以及渠道分析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吴东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主要国际货币跨境清结算系统和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指出高效、安全、稳定、包象的跨境结算体系有利于人民币使用成本的降低和便利性的提高,增强境外企业和机构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俊杰助理教授进行了点评,补充了对于收益成本的分析视角,并建议可以从优化跨境清算体系的区域布局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李杰副教授通过对三元悖论的理论发展、美元国际化过程中三元悖论问题的经验性研究,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应该如何进行政策组合并适时进行调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李婧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李杰副教授的研究意义显著,并强调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光明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认为人民币资产规模提升对上述负向影响具有缓解作用,并发现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对汇率波动与人民币结算比重关系的影响存在规模门槛效应。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雅琦副教授对马光明副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就研究数据细致度、变量全面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韬副教授的报告分析了网络效应对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认为目前美元依然具有非常强的网络外部性,短期之内仍然会是国际交易中的主导货币,但这对我们培养人民币的货币网络市场并不会造成实质性阻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梅冬州教授对报告中网络模型的数据选取、模型设定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陶坤玉副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国际货币的官方计价职能货币锚效应,发现 2009 年后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提升明显,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指出金融开放对提升货币锚效应的积极作用,并建议继续深化金融体系的双向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海红对陶坤玉副教授的研究发表点评,从货币锚的定义、分类与相关政策建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结束之际,张礼卿教授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讨论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参会者之间进行了有益的观点碰撞和互动交流,课题组将充分吸取评论专家和其他参会嘉宾的意见,对课题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张教授对与会专家和工作人员再次表示感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