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财国际金融前沿”研讨班(CSIF)第1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20

20221219日,中财国际金融前沿研讨班(CSIF)第1期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梅冬州教授分享,文章主题为: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非对称性:理论与实证。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小芬教授主持,线上共四十余位老师和本硕博同学参加。




梅冬州老师首先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一是,通胀和经济周期的差异导致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逐渐分化。二是,全球经贸联系、全球金融市场关联、以及全球金融周期,为货币政策外溢莫定了新的基础。三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兴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也愈来愈明显。

梅老师提出文章主要的研究问题为: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其作用渠道是否存在不同?关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机制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实现国际政策的协调。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梅老师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究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首先,实证方面,文章发现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外溢的非对称性。具体来说,利用两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SVAR模型,识别和验证两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其中,准确识别中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文章不仅分别测度了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的溢出效应,而且还利用离频数据测度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在较短窗口期内的影响,将其作为工具变量用于识别中国货币政策冲击

其次,构建开放经济模型,探究非对称性的理论逻辑,并梳理两国货币政策外溢路径。具体来说,结合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和金融联系,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展示两国货币政策冲击的传导过程。通过重要参数进行反事实分析,文章探究了两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决定因索,从面梳理了货币政策外溢的传导路径。

最后,梅老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文章发现,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外溢存在非对称性,美国的贸易变量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更为敏感,而中国的金融变量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更为敏感。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存在不同外溢路径,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国内的产出和投资,进而影响中国从美国的投资品进口,从而影响美国的产出;而美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平价条件影响中国的利率,进而影响中国企业的还款成本和净值,并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影响中国企业的外部融资风险溢价,从而放大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

讲座过程中,张礼卿老师、谭小芬老师、苟琴老师和博士生王欣康分别针对论文内容提出了问题,并与梅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

至此,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老师和同学们均收获颇丰。




编辑:王瑶

撰稿人:张怡宁

审稿人:朱菲菲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