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2月1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 人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特邀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委员会主席黄海洲先生围绕如何推进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发表了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本人确认。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委员会主席黄海洲
国际金融形势产生了变化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是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全球主要央行轮番加息加息。比如,美联储连续加息4次,每次的幅度位75个基点。然而,目前来看美国的通胀还是处在较高水平。美联储这次加息的步伐可能会稍微放缓,50个基点也是有可能的。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也都在忙着加息。虽然我们的近邻日本央行还没有加息的动静,但日本的CPI已经同比上涨2%,这在日本已经是很多年都未曾出现过的场景了。其次在国际金融层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美元指数的走强。在今年的全年中,全世界有若干货币,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比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至大约是一比一;英镑兑美元在年终时贬值程度较大,尽管因为英国国内的财经政策问题,现在已经有所企稳,但英镑兑美元汇率仍然面临着大幅度的贬值;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2;若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也有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明显的波动,虽然近期有升值趋势,但在两个月前人民币还是存在贬值波动。
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比较典型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滞胀”。美国在决定加息的时候美元指数大幅度走强,其他国家的货币将面临较大压力。加之我国本身的通胀就不算低,如果美联储仍在加息,美元继续走强,那么风险不可低估。
如果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风险在逐渐增大,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风险。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九十年代拉美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地方也曾见过类似的风险。风险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没有匹配,进而导致国内金融体系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使得国内汇率在一定程度上会骤然加大。不过目前危机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但压力已经在逐渐加大,所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值得注意的。要是等到“骆驼”已经倒下,我们才去分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尽管这种分析是有意义的,但至少前瞻性的判断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对外金融合作存在较大空间
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大氛围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的。我们既要注意维护自身金融安全,同时也要及时抓住这个机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国际金融合作也是比较积极的,而且是富有成效的,因为不少国家面临共同的挑战,靠一个国家是实现不了的。如果美元大幅度走强,那么对其他国家而言将会面临一系列非常大的、难以管理的挑战,包括欧元区国家、日本和英国等国。因此我们应该开始做些预先的谋划,即开始为将来必要的国际层面的谈判和合作做准备,而不是简单地认为目前国际化退潮了。我们应该关注区域化或者跟美国脱钩。我非常赞同刚才朱司长所讲的内容,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是具有洞察力的。在积极推进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国际层面合作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谈判和制定。
谈到国际化退潮、区域化盛行,这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机遇。资本市场现在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英国和部分欧元区国家会否面临“失去的十年”,即日本“失去的十年”可能会在英国和部分欧元区国家重现。最近英国新首相苏纳克在其演讲中指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然这是他作为政客的说法,但其实在金融领域中国和英国在各方面的合作机会都是很大的。英国要想避免,或者减少“失去的十年”所带来的损失,自身也会扩大对外开放。英国盈利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比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其70%的利润都来自中国香港和周边地区或周边国家。因此,英国的主要开放措施还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包括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在这些方面双方仍有诸多合作机会。虽然英国首相讲了此类吸引眼球的话,但中英财经界、金融界的合作空间不减反增。英国目前深陷脱欧的泥淖中,亟待向外突围,其突围重心放在什么区域呢?亚洲和东南亚地区是重要的,但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中英双边。欧洲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所以二十大之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级领导人就是德国总理。因此,中国与德国、法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合作空间都是非常大的。
中美关系缓和蕴含重大机遇
目前中美关系有明显和缓的迹象,这得益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就中方而言,最近的APEC会议、G20两国元首峰会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除此之外,中方在各个层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包括非官方渠道或者半官方渠道,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做出了重要贡献。就美方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7月,由格林伯格领头,联合美国国内的一些知名人士写的一封公开信。该公开信明确指出应支持中美在各个方面进行更好的合作。尽管国内关注程度不高,但在资本市场上的确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自2018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尤其是在其推出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以来,美国民间、企业界、金融界都存在反对声音。一批知名人士在其公开信中呼吁中美双方应加强合作,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表现。
中美关系的缓和蕴含了一系列机会。中国现在正对国内的防疫政策进行积极的调整,预计到明年各方面的政策也将调整至最优。因此,建议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在明年积极抓住机会,包括对美国、欧洲和英国这些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的机会。如果没有民间和半官方的积极交流,包括学术政策上的交流,中美关系缓和仍会面临不小阻力的,至少目前这类交流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准备积极参与国际层面即将出现的协调。因为美元走强对全世界而言不是好事,尽管当前来看美国可能还在受益,但是将来对美国也不是好事,因此美国也有交流的愿望。
编辑:王 瑶
整理:汪俊波
校对: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