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姜富伟: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1-01

【编者按】2022121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 人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特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姜富伟教授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本人确认。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今天我的分享重点落到人民币作为潜在的国际储备货币上。刚才有老师分享过,人民币国际化体现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储蓄投资等功能。目前,我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和投资相关的研究,而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体现在于作为一种储蓄投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随着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的增长和支付的份额增加,人民币发挥支付工具的功能是必然的。而作为一种储蓄投资工具,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在过去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比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现已达到3%,但相比较美元国际化指数的60%水平和欧元国际化指数的20%-30%水平,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能够达到英镑和日元的7%-8%水平,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可以继续提升两到三倍。目前,国际储备货币还是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人民币份额相比美元和欧元还是微乎其微。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愿意把人民币作为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人民币作为一种潜在的储备和投资货币的吸引力逐步提升的最终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或者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愿意持有离岸的、境外的人民币资产。如果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成为与美元相提并论的国际储备货币,最终将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愿意持有在岸的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或者人民币作为潜在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中,既有最基本的政策需求,即最近国家多次提出的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外部环境的需求,即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本身激进的、霸权主义的货币政策,损害了其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这种来自美元的“特立芬难题”和来自中国经济内部的崛起自然提升了人民币作为一个潜在替代品的吸引力。当前,中国在各个维度和美国产生激烈的竞争,有的老师认为我们应当继续搞好与美国的关系,我同意这一点,或者说应当搞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在最近出访中与拜登进行了很多面对面的交谈,尤其是随着今年疫情防控的放开,我相信我国的外交活动会越来越多。美国财政部长也表示他们非常有兴趣明年来到中国,跟中国的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好的层面来讲,中国肯定要维护好跟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关系,但这里面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竞争,但对科技战、贸易战以及很多战略领域的竞争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战略问题,这其中既有提升中国政治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考量,也有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学问题。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本身变得更有意义。讨论一个小国的货币国际化和国际主流货币是没有意义。比如,虽然媒体炒作了很多关于越南的问题,但越南的经济总量小,越南盾的价值不高,对美元不构成实质的挑战,相比中国,美国也不会把越南当作一个激烈的竞争对手。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与越南的政治共性,美国不会激烈地对抗越南。这里,中国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两个动力,共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作为潜在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般文献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包括国际计价货币(Invoicing Currency)和储备货币(Reserve Currency)两个维度。而美元基本上就是国际支付的标准单位,比如我们在欧美的杂志上投稿论文或者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很多情况下都是用美元而不是小国的货币付费。当前,中国和日本等国都是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而中国作为美元储备的最大持有者,并没有输出储备,因此中国的人民币不是储备货币。这里谈到的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形态,在很大意义上是一个前瞻的、已逐步发生的、在若干年后才有可能性的趋势。除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作为国际多极格局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英镑和日元也在尝试推动国际化或替代美元。但欧洲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俄乌冲突,弱化了欧元对美元的潜在挑战,而中国经济形势发展得比较好则强化了人民币作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可以理解为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重构的结果。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构必然带来全球货币和金融系统的重构。随着中国大国复兴的步骤有序推进,人民币必将在全球政治、经济和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基本上需要多维度的准备,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支持和需要,其次就是财政和货币具有相当的信誉,得到境外投资人的信任。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确实具备坚定的政治支持,而美元现在的问题对于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更有意义。最近几年,美国的很多政策明显体现出较强的自立属性,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利益关注点并不是全球经济,因此美元的信誉其实是一直在下滑的。而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提供一些不完全替代的、至少是多元化、分散的工具,从而满足全球投资者天然的需要。金融与实体是不可脱离的,所以货币和储备必然也在贸易和实物层面上交叉融合,即环球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我国可以凭借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优势,通过自己贸易国的地位提升我国的货币地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金融市场的研究出发,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和金融市场的完备性密不可分。一个规模大、流动性好、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进出的债券市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其作为储备货币提供支撑,否则境外投资者不具有流动性,可能也不愿意持有货币。

人民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还需要很多条件。最典型的就是投资因素。投资者想要持有高价值、低风险、流动性好的货币。很多小国,比如越南、韩国的经济体太小、抗风险能力太弱,完全不具备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目前,人民币还是区域性的货币,尤其是在亚洲,比如东南亚或者“一带一路”、RCEP区域。事实上,人民币在亚洲已经具有一定的货币储备属性,比如人民币已成为亚洲国家的汇率政策的一个必然的考虑因素,但在更广义的区域我们当然还是差了一些。

其次是贸易因素。贸易和货币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充分结合贸易扩大货币的使用,最终提高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支付中的广泛使用并不值得特别惊讶,更重要的是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职能。习近平主席在沙特提出,未来的石油贸易可以以上海石油交易所计价,这是一个推动人民币作为全球的计价货币的很好的抓手。

最后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密切相关。我们需要有选择地逐步开放债券市场,逐步建立中国债券市场的声誉,推动人民币国债成为全球重要安全资产的来源,吸引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将中国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投资性的、战略持有的潜在来源,从而成为一个提高未来人民币配置权重的非常重要的抓手。当然,相关的工作已经展开,例如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纳入全球国债指数,包括最近央行发布的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市场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和放松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规定,由此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提升市场的效率、扩大境外投资者的来源,最后为人民币完成国际化并作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金融市场的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困难。美国现在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霸权,美元对中国及其他经济体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一方面损害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了“两难”问题:中国维护货币政策的重要方式是强化资本管制而不是放松,而强化资本管制则破坏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或幅度。我国的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比较有限,在维护金融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资本账户的开放,同时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能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但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可能相对变弱,也为我国开放资本市场提供更好的条件。《中国货币市场》最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文中提到,我国的债券市场越来越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包括美国利率变动和政策沟通的影响,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带来很多挑战,因此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编辑:王   

整理:秦文豪

校对: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