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傅诚刚:“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开放及监管合作

发布时间:2021-08-15

【编者按】2021年7月14日 下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开放:回顾与前瞻”闭门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举办。 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首席代表傅诚刚先生发表了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傅诚刚:“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开放及监管合作

我想从对宏观背景、资产配置和监管合作还有数字资产角度,谈三方面内容。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全球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其中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环,他们为全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在全球主权财富投资领域也非常积极。其中海外合作委员会六国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每年的石油进口三分之一来自六个国家,双边投资也非常活跃。特别是目前在创新领域的投资合作也备受业界关注

这六个国家分别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巴、阿曼、卡塔六个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始终强调“多元化”和“去油化”。他们的若干个国际金融中心,也和中国“一国两制实践非常类似。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阿布扎比,很像中国的香港,拥有特殊的经济制度、实施特殊税率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区域领先

这些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监管能级和在岸央行、证券监管机构平行,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独立在全球开展工作。围绕金融市场准入的牌照发放和监管是其工作职能之一。过去三十年,中国最先进入这些国家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比如我们石油基建行业的大量国有企业在国家引导出海这些国家,贸易、能源和优势产能合作为主。

过去出现一个新趋势,我国越来越多创新企业进入中东地区布局。为什么?其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我们这些创新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之后,开始全球范围内寻求下一个增长点中东被认为是辐射东方和西方市场连接器。人口因素角度看,整个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未来劳动力和新增人口速度和规模惊人。加上这些富裕国家的资金优势,称谓中国创新企业看好的海外新兴市场必争之地。

第二,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这些中东国家已经在全球超过70%创新产业有了自己的投资。除了投资中国大量独角兽创新企业,他们对中国的资产配置在稳定地上升,我们经常可以在中国的二级市场看到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影子,和诸多养老金的全球资产配置倾向新兴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势一致。

但是多年来这个区域一直能够吸引中国的创新企业前往,原因何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独角兽企业在这边都有布局,虽然他们早期的盈利未必高,但却希望通过布局来获得中东国家的认可,进而争取这些国家的投资和融资机会。

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中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企业快速布局中东,包括国药和华大基因。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间中东海湾地区的医疗物资供应很稳定,但其实背后都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在一带一路和双边关系非常良好的背景之下,企业希望将自己的基因检测技术,以及高端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够覆盖整个中东北非市场,然后获得市场认可,实现长期回报,不过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带一路的框架指引下,在良好双边关系的帮助下,他们已经得以更顺利第进入中东、北非市场。我自己预测,未来类似的这种创新企业、高端产能的出海,一定会在当地找到它更多回报点和领域。当然,他们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巨大。

最近几年中东资金在中国配置不断攀升,但并不像以前一样直接将钱交给中国机构去管理,现在他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自己直接投资和管理,过往投资已经赋能,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管理能力,除了关心中国是否继续开放他们更在意中国基本增长能够持续多久

第三,从监管角度看,和海合会诸多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合作未来会成为一个重点。海合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无论是通过一带一路也好,还是通过双边和多边的协议安排也好,都进行的特别顺畅。最近的“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背后就有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监管创新和金融创新促进努力在其中。

除了中央部委的监管合作,和中国地方金融发展和监管合作也很重要。中东资金看好中国、配置中国,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这个开放过程中,真正的双向挑战在他们眼中看来并不是那么大。因为他们的国家体量小,而中国对他们而言体量巨大,经常是一个省会比单个国家还要大,不管是产出、人口还是市场规模。

未来双方的监管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多边地缘政治关系挑战,离岸金融中心有着相对较高的灵活度,秉持商业优先原则和国际惯例准则,也许能成为该区域投融资合作的良好桥梁。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