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王碧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21-08-13

【编者按】2021714下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开放:回顾与前瞻”闭门研讨会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举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博士发表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王碧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机遇和挑战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资产端的简单分解,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占比从2004年的6.4%上升至2020年的27.7%。如果不考虑储备资产,对外直接投资的占比更高,在2020年达到45.1%。同时由于直接投资是跨境的中长期资金配置,能够与投资母国和东道国整体的营商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中长期影响并映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效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经历了2004年的起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快速发展、再到投资过热、2016年之后的理性回调阶段。这些变化除了受到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驱动外,还受到国内投资政策调整和国外投资环境变化内外因素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19年末位列全球第三,约为第一位美国的28%。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计算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并将中国的数据和发达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家整体、转型经济体国家整体以及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是最低的,只有14.76%。这显示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COVID-19带来的投资机遇。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疫情期间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大幅下降,发达国家平均下降了56%,发展中国家下降了7%,转型经济体下降了76%,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保持住韧性,中国逆势首次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家。报告对这一的现象解释是,中国很多跨境并购合同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延续,尤其是大部分中国内地在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活动持续扩张。除此之外,我认为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验来看,受到疫情影响的外国企业出于资金压力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考虑,向中国企业敞开怀抱。而疫情的新影响在于,中国企业也更加注重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弹性,更好地平衡成本节约和风险分散的战略,增加地理的多元化。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的增加,也是中国在疫情期间对外直接投资得到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在2019年大约是13.7%,2020年可能略有增长至大约15%左右。学术文献已经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五通”,即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以及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来实现。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这包括,域外大国博弈对项目的顺利推进形成较大掣肘,域内参与国的复杂心态对在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政治动荡、恐怖主义严重威胁我企业和数以万计劳务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部分民营企业为了获得“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而进行了“非理性”投资。

 

最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绩效堪忧。我本人今年在《经济管理》上发表的文章《中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绩效表现及其差异分析》, 把中国的 对外直接 投资绩效跟主要对外投资国家进行 了比较分析,发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报较低,不仅 低于 传统主要发达国家 的跨国企业,甚至 低于 部分 新兴国家的 跨国企业 究其原因, 可以把绩效 差异分解成 内部因素,包括子公司 效应和 母公司 效应,以及 外部因素,包括行业、东道国、时间和一些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 的跨国企业和其他国家的相比,其海外投资回报 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驱动。相比于进行研发和专业性投资,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去追逐政策 风口 对于自身技术能力、管理水平 提高 的重视度不够, 可能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绩效回报较低的一个原因。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