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
年7月
14
日
下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开放:回顾与前瞻”闭门研讨会
在
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举办
。
法国巴黎银行环球资本市场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先生发表了演讲。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陈兴动:新形势下的中国金融开放
今天我从市场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从跟投资者接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察。我不是去总结过去做了什么,而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中国现在的状态,明天应该怎么进行高水平的开放。
我们的金融业开放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开放效果怎么样,市场怎么评价?参与者是怎么认识的?为什么中国的金融在法规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开放,但是客观表现出来开放的效果又不那么好?我们不开放会是什么结果?投资者关注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明天会发生什么。现在来看,中国开放的外部条件完全变了。在这种改变下,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开放的目的、开放的目标对象和开放的方法。我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首先,我们可以用OECD的FDI监管限制指数(FDIRRI)来判断中国的金融开放度有多大。中国在1997年是比较封闭的国家,FDIRRI是0.68,现在是0.21,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但OECD国家是0.03。从最近这些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后,尤其是2017、2018年之后,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加速。我们金融业的监管限制指数从2014年的0.59降至2019年的0.21,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取得了一个巨大的进展。
其次,但是从市场的感受度来看,中国金融业的实际开放程度并没有那么高,那么好。许多投资者指出,中国金融业开放表现在法规制度上,实际落实经常遇到困难和障碍。中国金融业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大许可证套小许可证,每补充一项文件,审核批准甚是费时费力。
第三,到中国来投资的外资金融企业在资本金上无法跟国内的金融业比较,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跨国金融集团,在中国又都应法规要求登记为中国的独立的法人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投入在中国的资本金是有限的,根本无法与中国的巨大的门国内金融机构相比较竞争,而国内的许多金融业务开始都与资本金挂钩。
第四,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运营管理是比较规范的,因为他们仅仅是跨国银行集团金融业务的一部分。他们强调严格的合规经营,强调员工的行为规范,他们不会去碰灰色地带的业务。这也使得他们处在一个不利的状态。而国内的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规范的做法,但是受到的惩罚低于他们的违规收益。
从由于以上等各种原因,从效果看我们的开放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外资投资者拥有中国的金融资产小于3%。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曾向世界承诺,15年过渡期后,即2016年后外国资本占中国金融资产30%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金融业务总量占比不到2%。中国人民币在IMF SDR篮子中的比重占10.9%,可人民币国际结算占比和国际外汇储备占比也只比2%多点。另外,外国人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工作的数量极少。即使是在外国人投资的金融机构中工作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业务主管越来越多本地化:但另一方面,外国就业人抱怨他们的工作签证,他们的家人居留签证比以前困难很多。他们感觉整个国家的气氛对外国人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和尊重。
换句话说,中国法律文件上表现出来的开放与实际过程中的开放具有差距,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可能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还只是目标和方向,在执行中仍存在迟疑和阻力。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强调国企做大做强,许多官员在执行开放政策中有顾虑。其次,对金融业市场的担心。中国正处在一个对各种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如果外资参与太多,资源价格上涨的好处可能被拿走,担心被割韭菜。这一点中国是不愿意的。第三是中国的债务率很高,而且债务相当不健康,如果资本项下开放度过大,毫无疑问会激发国内的债务危机。第四是对金融风暴非常担心,认为开放的风险非常高。所以虽然说我们做出了开放,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好。
当然,从客观讲由于金融开放度不大,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风暴都没有对中国的金融业和整体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
但是,不开放不等于中国就很安全。其实,正是不开放或开放度不够,我们的经济金融问题越积越多,经济金融的可持续性压力越来越大。第一是我们的直接融资,2014年股权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为2.5%,2019、2020年甚至到今年6月份,它还只占2.9%,资本市场长期得不到健康和引人入胜的发展。第二个是我们的债务率不断上升,债务越来越多,大家都担心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本市场发展不起来,根本的原因不是中国人没有钱,而是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不足,是开放和改革不足,是市场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中国的金融开放肯定是需要且必须的,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变化了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还在变,新的世界秩序远未建立,不确定性还在增强。我以为,金融开放的难度大大加强。
过去我们讨论际设计金融开放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是国际社会要中国开放,开放什么,什么时候开放,怎么开放,中国处于主动地位。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反全球化、去全球化、中美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对抗。美国利用其优势联合盟友国家打压中国,寻找和制造机会与中国脱钩,"不带中国玩了"。
我们注意到,我们现在提中国正在进行第五阶段的金融开放叫自主开放,下一阶段叫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开放是对标CPTPP的,关键问题是你对标了,但是人家是否承认你,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前不久有一次与日本前官员交流。他说,当日本挑头推动CPTPP时非常希望中国加入。现在他们不想了,而且在找各种理由拒绝中国。所以,我觉得需要有新思维,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在新条件下的开放是什么,为什么要开放?向谁开放?要做到高水平开放,而且要成功开放达到开放的成功,需要找到市场的痛点在什么地方。我们需要不仅在法规文件上规定金融开放,更重要的在于落实,避免"玻璃门"和"旋转门",用开放的效果和确实的进步说服国际社会,做大做强中国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