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朱民:在推动世界零碳金融治理中提升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

发布时间:2022-12-23

【编者按】2022121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 人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特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先生围绕零碳金融和金融高水平开放发表了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确认。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先生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开放最早是指国际接轨即市场开放,后来又包括制度开放、系统开放。但在目前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体系,即处于一个创造和开放并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把金融开放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碳中和以及在此背景下推动的零碳金融的发展。习近平主席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我们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推动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金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朝着碳中和与零碳金融这种全球新的目标前进时,中国和世界处在同一起跑线,我们的绿色积累和技术甚至可以使得中国有能力以引领者的姿态和地位推进全球的碳中和。今天讲的零碳金融处理机制正在形成全球新的架构,而在这个过程中讨论和观察中国金融开放,特别是高水平的开放,是一个特别的视角和特别的定位。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在推动世界零碳金融治理中提升我国金融的高水平开放”,这是把零碳金融和金融的高水平开放融合在一起的新思路。在推动和引领全球新的金融治理机制构架创立和发展的同时,也要提升中国金融的高水平开放。把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这是当下金融开放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新的历史阶段。

全球零碳金融大潮正在兴起

在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上,金融是一个主要的议题。会议对零碳金融标准的制定、私人资本的投融资活动、国际零碳债券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的零碳联盟等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倡议。在格拉斯哥会议上,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整个金融在气候变化(气变)下的定义,逐渐从之前的气变金融、环保金融、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走到了零碳金融。为了支持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金融业也必须与碳中和、以低碳和零碳标准进行全面转型,所以出现了零碳金融这样的概念。零碳金融已经成为碳中和国际合作竞争的最主要的领域和前沿阵地。与之相关的国际竞争也已经开始。

国际合作和竞争主要围绕零碳金融标准制定、零碳金融资金流动、以及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开放等方面展开。在构建治理机制的同时,因为碳中和的全球性,零碳金融已经是全球的开放、合作和竞争的议题。2021年英美联合发起格拉斯哥零碳金融联盟(GFANZ),整合了已有的净零银行、净零保险、净零资产管理等7个联盟。50多个国家共55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承诺所管理的约40%全球资产将实现“净零排放”,即在金融机构的层面实现净零。这些是从宏观监管和微观层面提出的国际概念,也是我们观察到的全球金融业的大潮——零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同时并进。这对中国加入和推进治理机制的构建、同时实现自身的金融高水平开放,尤为重要。

零碳金融合作、开放与竞争是国际金融前沿

在金融规则制定上,欧美国家通过积极牵头组建公司或联合民间联盟,深化关系网络,努力在财务信息披露、标准制定、行业规划等领域成为全球净零转型的引领者。其中,欧盟针对绿色分类标准、绿色金融产品标准、信息披露、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制定方案,在全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金融规则制定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现如今,墨西哥、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把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作为整个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的基础。英国更是试图将其打造成全球可持续相关披露标准的引领者,力争保持在全球净零转型的前列。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治理,在多边框架下推进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金融监管机构走在全球前列,主动引领和积极参与多双边平台和合作机制,推动国际合作开展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议题,多项合作研究成果形成了国际共识。比如2016年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由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倡议成立了G20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年人民银行和法国央行共同发起创立NGF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于零碳金融的全球央行网络平台;2019年与欧盟等8家成员共同体共同启动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2021年恢复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联合主持的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2021年中欧联合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文件,提高了现有标准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参考的基础。

“换道超车”:引领和开放

中国一直在积极参加国际零碳金融的治理活动,推动金融业向零碳发展,这个过程也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为在碳中和与零碳金融领域,中国和世界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使得中国有了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能够在零碳金融领域把引领和开放融合在一起,在换道超车中实现两个过程的合二为一,创建世界领先的中国零碳金融体系。中国可以引领者的身份推动国际零碳金融治理机制建设,同时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具备成为引领者的基础:中国绿色金融在国际是领先的,中国绿色贷款全球第一,中国绿色债券全球第二。面向未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零碳金融建设的起点是构建符合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零碳金融体系,也为实现世界的气候目标贡献中国的实践和创新经验,能够在国际上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与此同时也实现中国的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

目前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机遇,即中国可以引领和推进新的国际治理机制、国际规则的构建和发展;与此同时也使我们的开放一步到位,和国际一致。当下,和国际接轨的含义不完全是接轨国际上已有的事物,而是我们在构建和创造新事物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和我们所推进的全球体系协调一致。

创建开放的规则:在合作、竞争和开放中共建协同的零碳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更加积极参加G20和其它以央行为主体的金融联盟,在信息披露的技术方法和国际标准、系统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构建一个新的机制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所以政府也要推动零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在确保一致的要求下推动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机构组织的前沿课题研究。我们要参加和推动零碳金融风险、环境风险分析、气候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可得性等重要研究的国际分享,积极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合作,解决合作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在净零碳转型框架、投资组合原则、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要和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放银行、绿色金融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创建一个新的模式。这些是我们推进新的全球零碳金融系统和治理机制前沿需要做的事情。

新规则制定:积极和国际组织研究、合作和开放

在这个方面,首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推动数据衔接、产品交流和资金流动,积极参加新规则制定,主动和国际组织研究、合作与开放。现在很多研究都是在官方和民间合作、民间平台、各种网络平台等方面进行的。比如PCAF,提供资产分类方式和数据资源用于量化融资排放的碳会计财务伙伴关系;IIGCC,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组织;PAII,为全球投资机构开发净零投资框架的巴黎一致投资倡议;Climate Action 100+,气候变化投资人联合倡议气候行动100+SBTi,是在具体落实金融业实施碳中和过程中,从行动承诺、融资排放披露、情景分析、目标设定、实施行动和报告等方面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和框架,也反映了金融业界对未来在零碳下的投融资、标准、规则、指引、实施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

在推进全球治理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和国际组织开展研究和合作,还要提供中国的经验,同时也可以进行开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在创造中开放,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引进。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金融企业的披露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提出一系列的披露建议,主要有企业治理、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和指标目标四大支柱,现在正是在指标目标推进阶段。TCFD的披露目前包括国际评级公司、各种各样的倡议、国际投资人关注问题,以及上市披露的要求框架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碳中和目标下的零碳金融披露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两年前成立了一个零碳小组,我也是小组的六个成员之一。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原有传统的国际会计准则标准之外成立一个新的可持续会计标准准则。去年,格拉斯哥会议宣布成立NZBA后该组织已经迅速发布了两个指引。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披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信息披露会在根本上改变资产负债表,改变资产评估,改变企业行为,改变投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己的特点,参加这个讨论构建一个新的零碳金融披露标准,有助于中国企业越来越接近这个标准。

鼓励金融机构参加零碳金融的国际合作,融入国际零碳金融

2018年的513家到202110月的2616家,TCFD支持的机构翻了五番。中国也一直倡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的投融资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现在我们已有55家机构支持TCFD,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26家大型金融机构。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披露的标准和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入国际银行净排放联盟,即前面讲的在格拉斯哥会议成立的NZBA。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的金融机构参加国际银行净排放联盟。

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说,央行、财政部和监管机构推动新规则制定的同时要将其与中国的规章制度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在微观层面上规范我国企业行为与国际标准一致,这有利于其加入各种各样的国际碳中和目标下的零碳金融活动和机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今天全球都在探索零碳金融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府和金融机构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研究合作和发展,以此来推进全球零碳金融的发展,提升中国零碳金融的国际水平。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大力发展零碳债券金融市场,拓展零碳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上交所和深交所早在2017年就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交易所(SSE)倡议;2019年上交所和卢交所完成签署“绿色债券信息通”合作协议,为资本市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供新的范例。现在来看,中国和欧盟出台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提供了缩小中国和国际标准差异的范例,将进一步支持扩大绿色债券的境外市场发行,壮大中国绿债的规模和占比。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有条件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零碳债券的中心,在规模提升、产品创新、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不断推动我国零碳债券市场建设。中国债券市场占全球第二,但符合欧洲绿色标准的只有一半。中国的绿色债券供给潜力巨大,未来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标准一致、迅速发展中国零碳债券市场,不断加深与全球碳市场的合作,协调机制差异,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这是未来在零碳金融场景下,实现高水平开放的一个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我们的开放也包括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国家零碳金融发展、提升开放水平。2017年,中国领导人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的政策对话和沟通;2019年,财政部制定和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政策工具。在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制定“一带一路”共同绿色发展的金融标准,利用我们的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的具体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对零碳金融的能力建设。这也是高水平发展的体现,即在帮助和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绿色飞跃的同时,提出中国自己的开放政策。在这种场景下,我们还有很多能够做的事情。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点上我们的金融高水平开放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在碳中和与零碳金融领域,我们其实是在创建一个开放、合作相融合的新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有能力、有信心构建世界领先的零碳金融体系。


编辑:王      

整理:齐    

校对:郭俊杰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