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张礼卿:后疫情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9

4月29日晚,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受中央财经大学MBA卓越讲坛的邀请,做了题为《后疫情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线上直播讲座。张教授重点就当前疫情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1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全年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抗疫中的一些重要政策选择问题、以及疫情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解读。


 

张礼卿教授讲座直播过程
 



一、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张礼卿教授首先对疫情现状做了分析。他指出,如今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后疫情时期”。但自三月份以来,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不减,疫情远远没有结束。目前,欧洲和美国正处于高位平台期,而且不排除在秋天继续升级爆发的可能性。同时,需持续关注非洲、东欧、拉丁美洲和一些亚洲国家的增长趋势。

二、如何理解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张礼卿教授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CPI和PPI、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收入与支出等多项数据对中国一季度经济进行了分析解读。然后,提出四大看点:(1)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经济减少了1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下降幅度近30年来最大;如果考虑农民工因素的话,失业情况比公布数据所显示的很可能严重得多。(2)从主要宏观经济及金融数据来看,三月份情况有所好转。(3)在绝大多数行业投资大幅下降的同时,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抗疫相关行业的投资大幅增长。(4)线上经济(Online Economy)出现快速发展态势,是本次疫情的一个大亮点。

三、年内宏观经济的趋势:V型还是U型

 

后疫情时期的中国未来三个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会怎样呢?年内宏观经济的趋势是V型还是U型?张礼卿教授指出,自三月份以来,尽管各项指标有所好转,但经济的全面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各方面最新情况来看,由于疫情尚未结束,特别是境外疫情还相当严重,年内出现快速V型反弹的概率正在变小,而出现U型复苏的可能性正在变大。他认为,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一是疫情输入并导致我国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二是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我国外部需求萎缩的程度;三是去全球化的速度,以及外资直接投资是否会大量撤离中国等。

 

四、政策应对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礼卿教授还就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他表示,疫情开始以来,中央采取的政策值得肯定。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及时推出了纾困和刺激措施,有效地阻止了经济更大程度的下滑。由于外部萎缩可能成为对经济增长的第二波冲击,今年若要维持3%左右的增长速度,有关部门需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他认为,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思考,包括今年是否应该设立增长目标?如果设,则设多少合适?政策重点是“纾困”还是“刺激”?就刺激而言,是重“老基建”还是重“新基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有多大?等等。针对以上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五、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最后,张礼卿教授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他认为,逆全球化和供应链重构不可避免,中国经济将会更加依赖内需。中国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很可能在未来造成杠杆率进一步上升,财政和金融风险也会相应扩大;择机退出将会发生,而这也会在短时间里造成经济和金融的波动。美联储无限量宽政策的实施及其退出,对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人民币汇等将产生重要影响。线上经济和数字经济很可能会取得长足发展。


 


 

完整直播视频请点击:

https://appfyg00jwz7403.h5.xiaoeknow.com/v1/course/alive/l_5ea64b040be32_x3TjEmOD?type=2&app_id=appFyG00jWz7403&is_redirect=1

或扫描二维码: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