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座

第七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挑战与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9-04-09

2016年9月23日和24日,由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承办,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和《世界经济》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七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学术会堂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挑战与政策选择”。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地区和大陆的20多位大会演讲嘉宾,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词。王校长指出,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增长未达预期,欧洲和日本在艰难中缓慢复苏。G20杭州峰会中,中国提出的方案受到广泛关注,大部分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包容增长,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落实。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通过本次论坛提出真知灼见,推动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王校长向参会者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承办机构——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并对这两个中心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在我校智库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主席张礼卿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张教授详细阐述了本次论坛的主题。他指出,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充分显示,全球经济的融合与一体化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繁荣和发展机会。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正遇到很多严峻的挑战,如金融动荡频繁发生、收入差距扩大和难民问题等。这些挑战有可能导致全球化出现退潮。为了确保经济全球化继续健康发展,各国必须加强沟通和合作,不断完善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框架,避免孤立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倾向。本届论坛将集中讨论全球宏观经济治理问题,重点关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对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议题:第一,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缓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强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二,面对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积极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资产荒,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管理;第三,继续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包括IMF治理机制改革、SDR作用的提升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影响评估等。这些问题将在本次论坛上获得深入讨论,期待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和深度分析。

大会分三个部分进行: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平行论坛讨论。

在主旨演讲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eorge Pardee and Helen Pardee经济学讲座教授Barry Eichengreen就政策溢出、政策协调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一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能仅考虑自己的情况,需要考虑政策的溢出效应,以及这种溢出效应反馈回来的影响。这种政策不仅是对自身最有利的政策,同时也是实现全球最优平衡的政策。提到国际间政策协调时,他认为,政策协调中信息的共享和沟通非常重要。此外,Eichengreen教授还就金融监管、货币互换、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展开了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发表了题为“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带来了很多影响和挑战。这种影响和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变了货币政策的执行环境,降低了数量型工具的有效性,提高了价格型工具的有效性,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挑战,降低了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他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货币政策的目标,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测,逐步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

论坛举行了三场专题讨论。原韩国财政部部长Duck-koo Chung、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黄志刚分别主持了专题讨论。

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如何处理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溢出效应”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中,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Masahiro Kawai、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处谢怀筑处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分别就相关议题做了深入的精彩演讲。

在演讲和讨论中,专家们深入剖析了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现状和挑战,并且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措施。专家们讨论了当前更加复杂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对美国、日本、中国的经济和政策深入交流了意见。针对负利率的政策溢出效应、汇率协调、通胀目标制,以及美国的QE和日本的QQ E政策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者大多认为,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应该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专家们提出了各种政策建议,包括各国应加强政策制定的市场沟通,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和AMRO办公室的作用,推动各国央行的政策目标中对国际的关注,增强IMF在政策协调中的作用等。

在“全球金融周期、资产价格波动与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立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分别就相关议题做了深入的精彩演讲。

在演讲和讨论中,专家们分析了全球金融周期、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专家们讨论了全球金融的长周期和短周期的特征、全球金融不平衡、中国的金融周期和杠杠率、资本流动的管理,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等。针对全球金融周期和资本流动,专家们提出建立全球货币体系的锚、扩大SDR的作用、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等建议;针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专家们提出应该加强市场纪律、推进企业改革和产权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等建议。

会议第二天,共举办了8场平行论坛。入选本届论坛的论文作者分别进行论文宣讲和讨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26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5位作者代表宣读了论文。包括论文作者、同行专家和本院师生等参会人员在平行会场中热烈讨论,形成了很好的学术研讨氛围。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