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全球金融治理系列圆桌会议之七: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变化及其含义”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9-04-26

2019425日下午,由我校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全球金融治理系列圆桌会议(第七期)在学术会堂606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会议议题为“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变化及其含义”。会议由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主持,主讲嘉宾为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乔依德先生,点评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力平教授。中心研究人员谭小芬教授、苟琴副教授、董兵兵助理教授以及部分硕士、博士生参加了会议。

张礼卿教授首先致辞,阐述了本次会议的议题与背景。他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并且仍将产生重要影响。深入研究这些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主题演讲中,乔依德先生全面回顾了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变化及其启示和影响。乔先生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格局发生了七大重要变化,即各国央行的作用空前增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各国金融监管的实施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全球债务杠杆率显著上升、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量与结构明显改变、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金融科技对金融生态及其功能的影响前所未见。他认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驱动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源动力,同时,这些变化也反应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各国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关于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影响,乔先生认为,当下各国高度金融监管,使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相关措施有了实质性的加强,但需要注意,金融脆弱性仍然存在,并且和金融周期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国际金融环境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崛起、中美经济增长下行和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负外溢效应这三大风险的叠加威胁。他指出,2019年年末或2020年年初可能是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重要时点。

贺力平教授针对乔依德先生的演讲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乔先生的演讲非常全面地概括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有关理论进行了很有现实意义的分析。他指出,在央行重要性上升的背景下应注意几个问题,即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调控力度和空间在下降、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在下降、央行对于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带来收入财富差距的扩大。新兴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的提升,主要体现在G20峰会机制的建立、IMF份额改革、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体系中作用的上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组织的建立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互动环节,听众和两位嘉宾进行了提问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最后,张礼卿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当前全球金融格局确实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他高度评价和认同嘉宾们的观点,同时建议加强对下列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其一,中国的货币金融政策是否具有明显的国际溢出效应;其二,金融变革,包括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经济后果?其三,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并且导致美联储停止加息和缩表,是否意味着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没有走出所谓的“持续低迷增长(Secular Stagnation)”阶段?

全球金融治理系列圆桌会议是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的专题学术交流平台,旨在聚焦国际金融和全球金融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而促进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嘉宾及会议现场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篇:100081  联系电话:010-62288607  邮件:cifs@cufe.edu.cn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版权所有